工作动态

—— NEWS

2025年7-8月行业速报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22 字号:【

打印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速报

2025年第4期(总第44期)

一、政策速递


 国家

1.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要求、加快实施重点行动、强化基础支撑能力以及组织实施。

加快实施重点行动部分包括了“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治理能力、“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强化基础支撑能力部分包括了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强化智能算力统筹、优化应用发展环境、促进开源生态繁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法规保障、提升安全能力水平。

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8/content_7037861.htm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灾害调查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自然灾害调查评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办法》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调查评估组织、第三章调查评估实施、第四章调查评估报告、第五章调查评估保障以及第六章附则。

《办法》规定了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实施主体,以及提级调查、挂牌督办、整改评估等方面工作机制。原则上,特别重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由国务院派出调查评估组,或者按照有关规定授权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实施;重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较大、一般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由相关地方人民政府视情组织实施。

《办法》明确,对性质严重、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公众质疑灾害原因或者伤亡人数、相关工程或者基础设施可能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相关人员在灾害防治和


应急处置等工作中涉嫌失职渎职等的重大自然灾害,经国务院批准后,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牵头提级调查评估。

《办法》要求,对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的有关典型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由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挂牌督办,并视情派出工作组督促指导。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承担挂牌督办的具体工作。

《办法》强调,有关地方和部门要针对调查评估中查明的问题短板,积极落实整改,及时评估整改情况,确保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地见效,促进灾害防范应对责任真正落实。

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8/content_7035567.htm

 

 

3. 2025 年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

根据 7  28 日,2025 年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自然资源、林草、地质矿产标准化工作情况,审议了《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2025 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关于进一步推进林草湿荒交叉领域标准融合工作的通知》。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标准化工作管理委员会主任孙书贤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一部两局”标准化工作大融合以来,标准化工作管理委员会坚持部局融合,系统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推动急需标准研制,推进标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一部两局”标准化工作融合,建立健全“一部两局”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落实重要标准部专题会研究机制。充分发挥部、局标准化专业队伍优势, 形成标准化整体合力,推进林草湿荒等交叉领域标准的协同研制、修订和发布。做好自然资源标准化顶层设计,强化标准对自然资源重大专项和重点工程的支撑引领,着力支撑保障“一张图”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自然资源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计量检验检测和质量工作。推进自然资源标准宣传贯彻和国际化。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507/t20250731_2896256.html

 

 

4.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多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牵头制定和修订的多项国家标准正式获批发布,将于 2025  9  1 日起实施。相关标准涵盖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一致性测试、大地天文测量、陆域管线要素分类与符号表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及数据库建设等领域,标志着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同时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标准支撑。


国家标准《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一致性测试规范》(GB/T 45667-2025)的发布填补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标准间一致性测试的空白,明确了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各层级标准开展一致性测试的基本要求、实施流程及测试报告编制要求,适用于纳入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我国国家和行业标准间一致性测试,相关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及项目标准亦可参照执行。

国家标准《大地天文测量规范》(GB/T 17943-2025)的修订,标志着我国大地天文测量技术迈入现代化新阶段。标准替代原版(GB/T 17943-2000),将静态天文经度、纬度和方位角测量作业纳入适用范围,实现了技术要求、观测方法、数据处理及资料整理等环节的全面升级。

国家标准《陆域管线要素分类代码与符号表达》(GB/T 45666-2025)的出台,为管线数据管理提供了统一“语言”。标准基于原行业标准 CH/T 1036-2015, 明确了管线要素分类原则、编码规则及符号表达三大核心内容,是管线领域的基础性标准,将显著提升管线数据质量和管理效率,为基础设施规划、地下空间治理及应急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除上述三项标准外,标准所还主导修订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GB/T 18578-2025和《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 21740-2025这两项标准的发布将为智慧城市建设、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指导。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507/t20250711_2894470.html

 

5. 十五五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专家座谈会召开

近日,自然资源部在京召开“十五五”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专家座谈会,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长期规划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分析研判国内外形势,就“十五五”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听取专家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大可,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清华大学教授杨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严金明, 北京大学教授林坚,清华大学教授董煜,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邢志宏等 9 位专家代表先后发言,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和工作实践,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专家认为,“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对自然资源科学管理与保护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快自然资源各领域深度融合,在保障发展、保护生态、维护资源安全等方面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要坚持一致性和差异性相统一,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创新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要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强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执法监管,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要坚持制度和技术相统一,在加强自然资源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持续用力,提升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用人工智能赋能自然资源治理智能化转型。

会议强调,“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做好规划编制至关重要。全系统要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 科学谋篇布局,围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耕地保护、矿产资源保障、海洋科技、测绘地理信息、生态保护修复、自然灾害防治等重点领域,谋深做实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高质量推进“十五五”自然资源各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要把“十五五”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当作重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的契机,聚焦新变化新需求,统筹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矿产资源、海洋经济、基础测绘、林草、地质调查等专项规划编制。要坚持开门编规划,汇众智、聚众力,切实提高规划研究的前瞻性、实操性,希望专家学者多建睿智之言, 全程参与规划编制并促进落地落实,相关司局要积极吸收采纳,把智慧力量转变为推动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成效,努力编制对地方有价值,对行业有引领,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十五五”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507/t20250709_2894218.html

 

 

 

北京市

6. 二五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幕 尹力庄荣文傅华致辞 殷勇主持

7  2 日上午,2025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京开幕。本次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数据局、新华通讯社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主题是“建设数字友好城市”。开幕式上举行了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成立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新华社社长傅华致辞,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主持开幕式。

尹力致辞说,数字经济已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指出“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要“打造开放、包容、非歧视的数字经济环境”“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北京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丰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2024 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超 2.2 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45%。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以


人为本、智能向善,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愿与各方一道,共同营造技术友好的创新生态,促进数字技术创新突破。搭建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网络和共享平台,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6G 等前沿领域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共同创造发展友好的市场环境,塑造数字产业新优势。推进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及数据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流通交易中心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先进数字产业集群。共同加强场景友好的数字应用,赋能社会美好生活。建设“光网之都、万兆之城”,全面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拓展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数字文旅等场景。共同构建开放友好的治理体系,加强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推进数字标准、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先行先试改革,推动全球数字友好城市合作互鉴。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gongkai/ldhd/202507/t20250703_4140437.html

 

 

7.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北京市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建立健全本市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机制,持续推进公共数据高质量供给、高效率流通、高水平应用,充分释放公共数据要素潜能,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赋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结合本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夯实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基础

(一)完善公共数据目录。

(二)提升公共数据质量。

(三)开展公共数据资源登记。

二、畅通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渠道

(四)高效开展政务数据共享。

(五)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开放。

(六)规范管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三、加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服务能力

(七)建立授权运营价格形成机制。

(八)强化监督管理。

(九)布局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四、释放数据要素市场创新活力

(十)丰富数据应用场景。

(十一)加强央地协同和区域合作发展。


(十二)促进公共数据产品流通交易。

(十三)繁荣数据产业发展生态。五、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四)加大创新激励。

(十五)强化安全管理。

(十六)鼓励先行先试。六、健全工作机制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

(十八)强化资金保障。

(十九)增强支撑能力。

(二十)加强评价监督。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508/t20250812_4171531.html

 

 

8.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 4 部门关于印发《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25-2027 年)》的通知

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以下简称科学智能)作为加速科学研究的新型范式,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将对未来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为抢抓科学智能战略发展机遇,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

2027 年,立足北京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优势,发挥人工智能强大赋能作用, 加快开辟科学研究新路径,率先实现新旧科研范式更迭。开展前沿科学问题攻关。完善共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智能科研范式变革。促进产业生态加速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关键技术攻关

(二)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速领域应用落地

(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三、保障措施

强化资源统筹,深化跨部门协同机制,积极承担国家级重点任务,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汇聚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创新组织机制,探索新型项目组织方式, 推动创新主体围绕科学智能前沿技术及产业应用开展协同创新。加强供需对接, 定期举办线上或线下供需对接会,持续开展科学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与应用,


打造标杆示范。强化决策支撑,依托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为重大科研攻关方向遴选与技术路线论证提供权威决策支撑。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507/t20250722_4154767.html

 

 

9. 京市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国发〔2025〕9 号) 要求,为做好北京市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查对象、内容和时间

普查对象为本市范围内下列个人和单位: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

普查的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粮食和大食物生产情况、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乡村发展基本情况、农村居民生活情况等。

普查的标准时点为 2026  12  31  24 时,时期资料为 2026 年年度资料。二、普查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明确工作职责。

(三)加强经费保障。三、普查工作要求

(一)坚持依法普查,确保数据质量。

(二)坚持首善标准,体现首都特色。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508/t20250815_4174171.html


二、行业动态

行业单位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10. 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与应用培训班在青岛成功举办

7  16 日至 18 日,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主办的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与应用培训班在青岛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地理信息相关企事业单位的 200 名学员齐聚一堂,通过专家授课、案例分享等形式,深入学习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技术融合的前沿知识与实践经验。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他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重构地理信息产业格局。地理信息产业与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合,推动从“数字化测绘”向“智能化服务”跨越。地理信息产业的数智化转型,既需要科技研发的工程师,也需要拓展应用的实践者。因此,本次培训紧扣“融合”与“落地”两大关键词,旨在帮助从业者打通技术融合“最后一公里”。希望学员们,一要做“求知若渴”的学习者,与同行交流实践经验,把培训班作为知识更新的“充电站”;二要做“学以致用” 的实践者,真正把“所学”转化为“所创”“所用”;三要做“协同创新”的链接者,借此机会多交朋友、多搭桥梁,未来在项目合作、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中形成合力,共同构建“技术共生、产业共荣”的生态体系。

链接:https://www.cagis.org.cn/Lists/content/id/4480.html

 

 

11. 李维森会长一行调研浙江地理信息企业

8  8 日至 9 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理信息创新发展与国际交流合作分会负责人陈建国等一行,赴浙江调研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深入了解考察企业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规划。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理信息创新发展与国际交流合作分会秘书长吴红伟,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协会会长吴厚清及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方红军等参加调研。

在浙江华东测绘与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李维森会长在听取介绍后表示, 作为知名国有企业、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华东测安展现了专业技术实力与行业领航作用。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背景下,要持续推动地理信息技术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为“国之重者”肩负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的责任担当。


在浙江万维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李维森高度评价了企业的前沿技术探索,赞赏其加大研发投入的做法。他表示,期待万维空间持续发挥技术优势,加速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协会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全力支持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在浙江海测科技有限公司,李维森强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重构地理信息产业格局。地理信息产业与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合,推动从“数字化测绘”向“智能化服务”跨越。加快人工智能业务布局是大势所趋,公司要把握方向,抓住发展机遇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希望公司决策层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广阔的视野,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提高对新时代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的认识,带领员工们将浙江海测继续做大做强,推动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链接:https://www.cagis.org.cn/Lists/content/id/4493.html

 

 

 

中国测绘学会

12. 智绘新篇·共创未来-第十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在武汉圆满落幕

近日,以“数智赋能城市创新·协同共治发展蓝图”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在武汉圆满召开。来自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代表,李德仁院士、刘经南院士、王家耀院士、龚健雅院士、周成虎院士、吴志强院士、陈军院士、童小华院士以及智慧城市领域产、学、研、用单位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高校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我们智慧城市行业创新发展大计。

本届大会由中国测绘学会会同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中国遥感委员会共同主办,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担任特邀主办,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联合承办。大会设置了 1 场智慧城市创新发展主论坛,20 场主题分会场,200 余位政府领导、院士专家、行业精英分享了精彩主旨报告,为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群英荟萃,共襄盛会。

大会开幕式上,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张兵、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会长张伟、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顾行发、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万滋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李建威做了精彩致辞。

其中 20 场主题分会场聚焦智慧城市发展前沿,亮点纷呈:


技术赋能深化:包含实景三维、生成式 AI、遥感监测、低空经济与数字孪生等创新技术,以及“一张图”空间底座,时空新质应用。

城市治理进阶:覆盖从全域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CSPON)、城市精细化治理、灾害监测体检,到社区管理、安全韧性建设的全链条治理升级。

空间价值激活:强调存量空间高效利用、地理数据价值化与可信流通,推动城市“新生”。

生态协同创新:关注产教融合培育人才,打通智能建造与管理,激发城市数智化转型内生动力,构建可持续发展未来。

链接:https://www.csgpc.org/detail/25434.html

 

 

13. “AI 赋能测绘,传承工匠精神”——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2025 工程测量工匠专家报告会成功举办

2025  7  5 日,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 2025 工程测量工匠专家报告会在池州学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AI 赋能测绘,传承工匠精神”为主题, 汇聚了行业专家、高校学者及师生代表等,共同探讨测绘工程智能化转型与人才培养新路径,为新时代测绘教育发展注入了创新动能。

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秘书长谢征海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当前测绘行业正经历从“人力密集型”向“智能驱动型”的深刻变革,AI 技术已渗透至数据采集、分析、建模全链条。他强调:“工匠精神是测绘行业的根基,而 AI 则是拓展边界的翅膀。唯有将技术革新与传统精神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数字工匠’”。

在专家报告环节,各位专家围绕主题展开了精彩分享。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向专家提问,涉及 AI 技术学习路径、工匠精神培养方法、行业就业前景等多个方面。

本次报告会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更是一次工匠精神传承与弘扬的生动实践,标志着测绘工程领域“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生态圈的进一步拓展。工程测量领域的杰出工匠们分享了他们的奋斗故事与职业坚守,激励了青年学子树立技能报国、技能成才之志,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链接:https://www.csgpc.org/detail/25499.html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14. 中位协成立 30 年暨北斗+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大会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

8  6 7 日,中位协成立 30 年暨北斗+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大会以“北斗筑基三十载 融合发展创未来”为主题,搭建起思想碰撞、资源对接的平台,为行业突破技术瓶颈、拓展应用场景、深化产业协同注入动力。与会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共同回顾中位协成立和发展的历程,探讨北斗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议题,旨在大力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于贤成会长作《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30 年建设与发展报告》,他指出, 北斗是我国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北斗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北斗时空信息是智能产业的基础信息,北斗时空信息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数字经济的各领域。开展北斗规模应用,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举措。全体会员要以纪念协会成立 30 周年为契机,牢记协会的职责和使命,进一步大力普及北斗知识,大力促进北斗应用技术创新,大力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团结 2 万多家北斗企事业单位,100 万从事北斗行业工作者,努力开拓进取,为 2035 年前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中国新时空服务体系,为谱写北斗时空强国华章而努力。

在北斗+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发展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陈军以及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白照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总工程师李凉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张振华、中国电科集团网通院综合时空网络与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蔚保国、深圳市低空经济科技学会副会长黄晓明等专家围绕商业航天与太空经济、时空信息与低空经济等领域课题深入研讨,剖析技术难点与产业机遇,为北斗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启示。论坛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赵继成主持。

链接:https://www.glac.org.cn/a9775.html

 

 

15. 2025  北斗规模应用展览会暨北斗规模应用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交流会在蓉成功举办

“深化北斗应用 赋能城市治理”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成都)智慧产业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成都智博会”)主题展区——“2025 北斗规模化应用展览会”,于 2025  7  10 日在成都世纪城展览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北斗产业上下游企业,全面展示了北斗系统在智慧城市、智能


交通、精准农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石油化工、救灾减灾,以及自动驾驶、电子商务、金融证券、共享经济等众多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展览现场,观众不仅能近距离观摩北斗导航系统的核心设备,还能通过互动体验区亲身体验北斗技术为日常生活带来的便捷与智能化。与此同时,成功举办“北斗规模应用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交流会”。此次交流会紧扣北斗规模化应用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的前沿趋势,共同探讨产业融合的新路径,汇聚了行业协会领导、学术专家、企业代表等多方精英。

2025 北斗规模应用展览会及北斗规模应用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交流会的成功召开,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有效推动了北斗规模应用与低空经济领域的思想交汇与资源对接。与会嘉宾、参展企业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展览会议为契机,深化合作、携手创新,共同推进北斗技术与低空经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为我国卫星导航及低空经济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链接:https://www.glac.org.cn/a9765.html

 

 

 

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

 

16. 筑牢生态根基 绘就津沽绿卷——天津测绘院以时空信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积极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依托“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和强大的时空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为天津市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与生态监管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底座和决策支撑,成为推动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科技力量。

普查种质资源,夯实生态本底。在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统筹部署下, 天津测绘院承担了跨领域开展、多专业融合的天津市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对各类农作物、草本、藤本、林木等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摸底。

守护绿色屏障,支撑生态工程。为避免天津市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摊大饼” 式发展,天津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 736 平方公里的“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打造城市发展的“绿肺”与生态安全屏障。天津测绘院深度参与其中,承担了屏障区现状调查与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两大核心任务。开展了数据采集处理、现状调查、成果整理等前期工作,摸清了该区域现状,形成了涵盖基础测绘、制图成果、调查报告、展示系统等成果,为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以及动态监测提供有力支撑。

织密监测网络,强化生态监管。在自然保护区监管与生态保护红线动态维护等关键领域,天津测绘院作为黄渤海滨海自然保护地监控体系国家创新联盟牵头


单位,将卫星遥感、地理信息、人工智能与卫星导航等高新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智能监测体系。在生态保护红线动态维护工作中,依托完备的监测体系,及时准确地获取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实现对新增用地、用海、用岛情况的全面监测,为红线的动态调整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持续跟踪监测红线内允许有限人为活动审批后的建设情况,确保其按审批内容有序推进,防止其超出生态环境可承载的范围,避免其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下一步,天津测绘院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升级,不断提升智慧监测能力,积极拓展“低空遥感+AI” 应用,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从“数据支撑” “智能决策”跃迁,持续为天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科技动能,奋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津沽新画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4kLrTIIAgPN7vKriaR9sQ

 

17. 空中慧眼瞰河西——天津测绘院 低空遥感+AI赋能区域城市治理

天津测绘院积极开展“低空遥感+AI”赋能城市治理探索工作,率先在河西区全域范围开展应用,将“快、智、惠、全、巧”的“低空遥感+AI”技术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体系,显著提升区域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与高效化水平,为智慧河西建设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目前,天津测绘院已在天塔街道、下瓦房街道等 5 个点位,布设能够覆盖河

西区全域的智能无人机机巢,具备 24 小时无人值守、自动巡飞充电、快速回传数据等能力,实现了指令下达、AI 自动识别、事件定位推送等作业流程自动化, 显著节约人力成本,进一步提升管理部门响应速度、任务执行效率和监管工作效能。依托能够支撑数据快速处理和机器训练的自建算力中心,通过融合自动飞控、AI 智能提取与云端实时查看等技术,天津测绘院将“低空遥感+AI”技术精准延伸至城管、街道、公安、消防、应急、环保、住建、热力、文旅等多个城市管理领域,成为河西区城市治理不可或缺的“空中慧眼”,使治理更精准、响应更迅速、管理更智能。天津测绘院在区域城市治理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新质生产力对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强大驱动作用。下一步,天津测绘院将不断深化“低空遥感+AI”技术应用,继续拓展典型应用示范,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国企力量。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oId5y4Wnh1frmY2cJwG7w


上海市测绘院

 

18. 2025  年度京津沪渝四城市暨超大城市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保障作用,持续加强国内超大城市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7  15 2025 年度京津沪渝四城市暨超大城市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交流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数聚新动能,智绘新时代”。

为积极响应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部署,助力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建设,发挥城市时空地理数据的新质生产力作用,京津沪渝四家城市测绘院携手发“培育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上海倡议”。

为充分发挥时空数据要素在城市治理和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新质生产力作用, 京津沪渝四地及武汉、广州、西安七家城市测绘院共同签署“超大城市时空数据产品开发共同体”合作协议。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cHdGQ1_DHRLg5GTmtuLpQ

 

 

19.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海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创新建设平行论坛之“太格”成功举办

7  26 -27 日,作为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论坛之一的“上海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创新建设专题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同济大学共同主办,设置“1 个主论坛+4 个平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空间治理,邀请国内外专家着力研讨空间智能赋能城市治理的前沿技术、趋势与未来。主论坛以“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城市治理”为主题,4 个平行论坛分别以“模料”、“型域”、“太格”、“数资”为主题。

7  27 日上午,由上海市测绘院承办的 “量子城市之三:太格论坛”在杨浦区复兴岛“复兴云厅”顺利举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研讨城市空间智能体太格建设和应用探索。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1tuabTKLf5dvgDHHSzuRg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20. 武汉院无人机完成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倒计时火种传递

17 日,武汉市第十二届运动会迎来倒计时 100 天节点,当天融合了“水陆空”创新接力的火种传递仪式,在经开区纱帽江滩公园举行。其中“空中第二棒”传递,由武汉院经开分院操控搭载火种灯的无人机,精准降落在目的地,充分展现武汉院“城市智眼”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城市级活动保障中全方位实践。

作为本次火种传递的“空中守护者”,“城市智眼”是武汉院自主建设的“1+1+1+N”的无人机低空遥感监测体系,其中包括“一套低空无人机测绘遥感监测网、一个低空无人机云控平台、一套人工智能算法库和 N 个典型应用场景”,可以准确避开高层建筑、高压线等障碍物,确保无人机在复杂城市场景中安全穿行。

本次传递过程中,“城市智眼”以空中全景视角实时捕捉开发区新貌,极大拓展了视觉覆盖范围,将开发区标志性区域尽收眼底。此次航线的规划,深度整合了我院丰富的实景三维、遥感影像等时空数据资源,确保线路设计科学合理。同时,依托我院在低空无人机机场布网、空域精细划分、智能识别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成果,提高了全程飞行效率。

本次传递另一大亮点是首次全程应用武汉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独立北斗RTK 高精度定位服务。该系统通过地面基准站网络与北斗卫星信号融合解算,为无人机提供厘米级实时动态定位,成为保障飞行安全的核心“引擎”。尤其在起飞和降落阶段,系统通过北斗定位与视觉识别技术的融合,实现地面坐标自动校准,将操作风险大幅降低。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DTkMNOHWf0zknYp4a9Jew

 

21. 武汉院参与编制《武汉市地质资料信息管理办法》

15 日是全国生态日,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 20 年,良好的地质环境是城市“三生”空间生产、生活、生态的基座。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关于建设安全可靠韧性城市的要求,《武汉市地质资料信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 9  15 日正式实施。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武汉院全程参与该《办法》的调研、起草、编制等相关工作,为全市地质资料信息管理规范化、信息化、高效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地质新动能。


地质资料信息是城市的“地下体检报告”,是保障城市安全发展的基础。武汉院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和大数据技术优势,协助市局整合地质调查、工程勘察等形成的“地下档案”,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该《办法》实施后,将通过对汇聚的地资料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全面建立地质大数据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地质数据转化为生产要素,构建“透明地下空间”,为城市地质安全提供了全方位服务。

《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武汉地质资料信息管理迈入新阶段。武汉院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支撑市局推动地质数据共享应用,减少重复勘察、节约投资成本,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助力武汉建设安全、绿色、智慧的未来之城。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qvxJYLXlS-1kVxCpuZMoA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2. 天河区首宗“批登零时差”!广勘院全流程支撑天河智谷广棠片区土地审批

近日,天河智谷广棠片区 28 公顷政府储备用地不仅快速获得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复,更在批复次日,同步完成不动产注销与变更登记,一举达成“极速获批

+批登零时差”的重要突破!广勘院(天河分院)作为该项目全流程技术服务单位,以创新服务模式结合先进技术应用,充分彰显了国土全流程技术赋能下的“广州速度”,为重点项目加速落地夯实了保障基础。

亮点包括:全流程支撑用地报批审批周期实现跨越式压缩、AI 与数据双轮驱动材料生产实现“零误差”目标、技术支撑制度创新助力“批登同步”模式落地、全流程效能极限提升智库角色深度融入专班协同。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3qIGx470Hs3IWt3 41WA

 

23. “广州鹰眼”(南沙)成功运行一周年:空天地一体赋能政务服务新跃升!

2024  4 月,广勘院在南沙区部署建设 36 套自动化无人机机库,成功构建起全国首个实现全区覆盖、多网融合的无人机智能监测体系——“广州鹰眼沙)。经过两个月的试运行,该体系于 2024  6 月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已稳定运行一周年,成效显著。

作为“广州鹰眼”(低空智能遥感监测网)工程的先行试点,“广州鹰眼”

(南沙以鲜明特色走出了一条低空经济发展的探索之路,推动城市治理实现从


宏观到微观、从分散到协同、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跨越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示范范例。

在机制革新方面,“政府主导+科技赋能”重构服务体系,“机制筑基+办法护航”筑牢全流程安全闭环。在技术突破方面,驱动智能飞控“一体化”。在场景革命方面,织密服务体系“一张网”。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bhq_FsdoSFuAkaqL0Tysg

 

 

 

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24. 守护山城“脚下安全”!重庆依托实景三维智慧管控道路塌陷隐患

暴雨过后,路面下是否暗藏着塌陷隐患?近日,在重庆市大渡口区福溪大道, 一辆形似四轮机器人的道路雷达探测车缓缓驶过,以每小时 15~20 千米的速度“透视”路面——这是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人员开展雨后抢险探测的一幕。

“快速筛查道路隐患,才能有力守护行人和车辆安全。”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城市道路塌陷治理难题,该院从道路塌陷成因分析与事故处置入手,研究了道路塌陷风险排查及管控技术路线,再依托实景三维重庆建设成果与自主研发的集景平台,构建了重庆道路塌陷隐患智慧管控应用, 形成了道路塌陷“探测—评估—管理—处置”全链条防控体系,推动道路安全防护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防控”转变,为城市道路安全筑起科技防线。“分级探测,三级排查”,建立隐患排查分级体系;“一图统管,智能分级”,构建智慧管控应用场景;“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深化多跨协同实战应用。

下阶段,该院将进一步深化重庆道路塌陷隐患智慧管控应用,通过道路塌陷隐患排查、风险预警、治理保障等技术手段,服务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 为韧性城市建设和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坚强支撑。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LuACKom8ggM-EXKonqI2w

 

25. 重庆院服务北碚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成效

近日,重庆院服务北碚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北碚林地面积 41.6 万亩,集体林面积约 30 万亩,森林资源丰富,但是这份“绿色财富” 曾长期面临资源评估难、产权流转难、价值变现难等困境。破局的关键在于确权颁证,重庆院抓住重庆市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的契机,与北碚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农委、不动产登记中心等单位组成工作专班,联合在澄


江镇史家村等 8 个重点村开展了 6000 余亩的集体林地勘界确权和经营权证的办理工作。同时,为了摸清家底,打牢基础,重庆院还配合区林业局开展了北碚区集体林地矢量化建设工作。林地数据的数字化建设和确权工作明确了林地界限、厘清了权属关系,为林地从资源变为资产奠定了坚实的产权基础,为释放林地经营活力创造了条件。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g9-SCxVRRMI3PufSGB8Cg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26. 新型时空数据要素产品——Q3M 系列地图成功发布

7  15 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及地信总裁圈走进青岛院,共话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时空智能转型升级、地图文化创新实践。

会上,青岛院技术团队研发的 Q3M(QD 3D Map)系列地图在大家的见证下正式发布。Q3M 系列地图基于青岛院三维模型核心数据库进行编制,具备“一库多能、按需组装、定制服务”特点,与 Q3D 时空信息平台形成“数据+平台”双支撑体系。本次发布了首批三款产品,主要包括城市框架立体地图、低空航路立体地图和楼宇空间立体地图,重点面向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楼宇经济等领域提供低成本、轻量化、可定制的空间信息三维底图服务。目前,产品已在相关数据要素交易平台登记上架。城市框架立体地图——满足“轻量灵活、按需组装、智能多元”;低空航路立体地图——构建“数字孪生空域”;楼宇空间立体地图—

—实现“地楼房人”一体化管理。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4TTFMMqsjMSu6abWnYpfQ

 

27. 科技赋能,精准智援——青岛院支撑 2025 年青岛市防汛救援应急演练

近日,一场模拟超强台风袭击青岛的防汛救援“大考”紧张有序展开。青岛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应急局在城市云脑中心指挥大厅成功举行全市防汛救援应急演练,青岛院作为市测绘应急保障中心,运用专业的时空信息服务保障,全程深度参与演练,在险情分析、人员搜救定位、灾后评估等关键环节发挥“智慧大脑”作用,为演练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

在演练核心科目“险情模拟分析”环节,运用青岛院构建的高精度实景三维应急指挥平台,模拟某地水库即将漫坝情景,精准推演出不同时间节点的淹没范围、受影响村庄及人员分布。通过平台,指挥人员不仅可以从宏观视角快速掌握


淹没态势,还可以无缝切换到局部三维场景,精准标绘疏散路线、查找临时安置点,定量化、可视化的服务为防汛指挥中心提供了精准技术支撑,确保危险区人“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无人机侦查” 环节,青岛院无人机应急队迅速响应,利用热红外设备快速捕捉到疑似被困人员,激光打点精准锁定其经纬度坐标,第一时间实时回传至市、区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并开启 AI 智能识别和跟随功能,实现被困人员的精准定位。构建了“空中侦察-信息回传-引导救援”的高效联动链条,为复杂险情下的快速救援提供了关键支撑。

台风过后,青岛院技术保障力量在灾后评估与重建中持续发力。运用无人机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高分辨率航空影像采集,并辅助分析受淹农房和楼房、人员伤亡等数据。精准数据为灾情统计、救灾资源调配及后续重建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青岛院将继续深耕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不断优化升级实景三维应急指挥平台,强化无人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应急管理领域的融合应用,为提升青岛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强大的时空智能支撑!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hHJm3-C4hTLp-WE-qkMjA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28. 跨界融合|测绘股份与中网卫通达成战略合作,共筑低轨卫星通信新蓝图

2025  7  23 日,测绘股份与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网卫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国家低轨卫星通信产业战略布局, 以国防动员、应急管理为核心赛道,深度融合地理信息技术与卫星通信优势,共同开拓智慧城市、国防安全的全新篇章。

低轨卫星通信,作为国家战略新兴领域,正以其低时延、广覆盖、高带宽的特性,深刻重塑国防动员、应急响应、智慧城市治理等关键场景。测绘股份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在信息化、交通工程、城市管网、地下空间、自然资源等多个领域构建了成熟的技术体系和服务能力,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全产业链服务经验,为低轨卫星通信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地理信息底座。此次测绘股份与中网卫通的战略牵手,正是把握时代脉搏、响应国家战略的积极举措。

随着国家低轨卫星星座加速组网,测绘股份与中网卫通的战略合作,将有力推动卫星通信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融合应用。未来,双


方将以此次签约为起点,用创新技术赋能国家战略,为国防安全筑牢屏障,为城市治理提效增智,为应急响应争分夺秒。

链接:http://www.njcky.com/news/detail.aspx?mtt=4&mt=1111#new01

 

 

29. 以时空数据赋能智慧城市新未来|测绘股份正式签约成为南京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城市治理领域首批开发主体

2025  8  8 日,南京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医疗健康与城市治理领域首批开发主体签约仪式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研讨会在栖霞区紫东生态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在南京市数据局、南京大数据集团和栖霞区政府领导的见证下,测绘股份正式签约成为南京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城市治理领域首批开发主体。这一重要突破,充分彰显了公司在时空数据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领先优势,标志着公司在激活公共数据价值、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征程上迈入新阶段。

在随后开展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研讨会上,测绘股份作为开发主体代表进行路演推介,重点展示公司在数据产品开发领域的核心能力与创新实践。公司依托多年业务积累沉淀丰富时空数据资源,基于对城市治理痛点的深度洞察,打造出“数据供给-技术处理-场景落地-商业闭环”的全链条开发路径,现已在城市时空数据底座、城市安全监测、城市基础设施养护运营三类场景具备成熟的数据产品和服务,有效破解数据应用“最后一公里”难题,赋能治理升级。

抢抓数据要素市场机遇,既是企业技术升级与业务转型的必由之路,更是服务国家数字经济战略、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契机。此次测绘股份成功入选南京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城市治理领域首批开发主体,是公司“数智化”战略转型的重大里程碑,测绘股份将以此为新起点,与各界协同共绘城市治理智慧新图景。

链接:http://www.njcky.com/news/detail.aspx?mtt=4&mt=1129#new01

 

 

 

学术动态

武汉大学

 

30. 武汉大学组团参加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 生动呈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落地应用

2025  8  19 日,由国家林草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在四川成都隆重召开。


在国家公园主题成果展上,珞珈三号卫星、便携式高通量卫星通信站、移动测量设备、人形机器人、伪装巡检机器人、多功能综合方舱齐亮相。部署在可可西里五道梁的伪装机器人通过高通量卫星提供的通信链路,实时展现藏羚羊迁徙画面。论坛现场还与身处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境内烟瘴挂峡谷无人区的武汉大学项目交付团队做了实时连线,根据地面超远距离云台监测到旗舰物种信息,远程驱动无人机起飞,自主识别跟踪监测目标动物,并将画面实时回传至论坛现场, 生动展示国家公园内无人机飞行监测落地成果。

本届论坛以“守护自然瑰宝 共绘和合之美”为主题,邀请中央有关部委以及国家公园相关省林草主管部门、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驻华使领馆等深入探讨国家公园重大问题和重点发展方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作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席监测专家受邀参加论坛, 并围绕“时空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主旨演讲,指出时空智能将为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力量,要努力推进和实现天空地海无所不在的时空智能, 反响热烈。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R_vMSta3ugM6rbBSncqyw

 

 

31. 武大院士入驻“带飞”赤壁遥感小镇

12 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率队再次来到赤壁“遥感小镇”。两年间,他多次来到这里出谋划策,助推小镇发展。两年后,曾经的“好山好水”摇身一变成为“遥感小镇”,建成国内首个全野外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为我省发展低空经济积蓄人才和产业动能。

在咸宁中试谷赤壁基地的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首飞现场,由武汉大学及校企合作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正有条不紊地对无人机设备进行测试与装配工作。“此次实施的全域实景三维数据采集工程,覆盖赤壁市 1718 平方公里地域。咸宁赤壁市低空经济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乐黎明介绍,通过无人机搭载的激光雷达、可见光相机等先进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将为开展低空经济场站规划建设、全域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及与武汉大学共建“遥感小镇”提供数字底座。

而这项将用于赤壁市全域实景三维数据底座项目,由龚健雅带领的科研团队无偿提供。“中国‘遥感小镇’目前主要服务于低空经济的发展。”龚健雅认为, 在发展低空经济的过程中,遥感技术将承担起感知与建模的重要角色,“未来, 随着数据资源的持续丰富,我们能够依托这些数据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届时空天信息的应用效能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当前,低空经济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风口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龚健雅认为,今年 6 月武汉大学和咸宁市合作建立的低空经济创新研究院,将通过校地资源的深度整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rJtvyFk54Tyf7RJa9yG4g

 

 

 

北京大学

32. 学术成果  |  GeoPix——像素级遥感多模态大模型

近期,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与社会感知研究组推出了 GeoPix,它是一个面向遥感图像的多模态大模型,首次将遥感图像理解能力从“看图说话”进一步拓展到像素级实例分割,通过自然语言引导实现精细目标提取。通过为多模态大模型引入一个掩码预测器,GeoPix 能够根据语言模型的分割指令 token,引导视觉编码器提取的特征生成对应的分割掩码。该模型引领遥感多模态大模型从区域级感知迈向像素级理解,实现更细粒度的图像解析能力。GeoPix 不止能“看图说话”,更能“看图指物”,让遥感图像的理解细致到每一个像素。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iVTYjV7hWdZ3Z7YymxhMw

 

 

33. 学术成果全球陆表裸土与植被组分反照率参数化与制图

你知道地球表面反射阳光的“镜子”效应,其实正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气候、水循环,甚至生态系统的运作吗?这面“镜子”,指的就是地表反照率Albedo)

—— 它决定了阳光照射到地面后,有多少会被反射回大气,有多少会被地表吸收,进而影响地面温度、水汽蒸发,以及碳交换过程。但遗憾的是,在许多现有的陆面模式水文生态模拟中,反照率往往被“简化处理”——根据土壤或植被类型使用一个静态的固定值。针对该问题,这项由北京大学遥感所汪冬冬课题组联合中外学者完成的研究首次在全球尺度上建立了三类陆表反照率组分的动态参数化模型:裸土(SL)、非光合植被(NPV)、光合植被(PV),并基于多波段MODIS 卫星数据制作了 500 米分辨率的全球组分反照率数据集。这一成果为推动高分辨率水文生态与气候模拟,提供了关键的驱动数据。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n9ojs2d6acpAmlokFFF_g


北京建筑大学

34. 数字技术赋能地坛保护 北建大测绘学院联合开展跨学科实践

近期,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联合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古代建筑博物馆,共同开展地祇坛数字化保护工作。在先农坛的地祇坛,圆满完成了外业数据采集、现场踏勘及数字复原方案研讨工作。

在实践过程中,师生们紧扣地祇坛遗址复原需求,运用手持 SLAM 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先进数字化设备,对地祇坛遗址进行了全方位、高精度的三维信息采集。 工作覆盖了遗址全场景以及坛台、棂星门、石龛等重点构件的细节特征。此次采集成功获取了高精度点云数据与高清影像资料,为后续深入开展石质文物病害分析、科学制定保护方案以及数字化复原循证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4NIQjOfEN9pa4CrS9cEJw

 

 

 

相关行业

35. 北京量子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成立

在日前亦庄举办的北京量子产业生态创新发布会上,北京量子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成立。创新中心将共建量子计算开源社区,系统挖掘量子计算产业需求,加速形成可落地解决方案。

会上,量子-AI 协同创新联合体、北京量子计算产业创新中心、量子信息专利池、“量子星座”新质产业生态社区四大创新平台集中发布。

其中,量子-AI 协同创新联合体将共建新型量子-AI 协同算法研发平台,对接主流量子计算硬件,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量子算法,开展多场景实际应用。

北京量子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将基于本市量子计算多技术路线协同发展布局, 推动软件与应用生态体系建设,打造量子计算全链条解决方案,共建量子计算开源社区。

量子信息专利池通过集中管理核心专利、优化授权机制,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供给和生态支撑。“量子星座”新质产业生态社区将构建“线下聚集+线上开源”双轨生态,致力打造国际领先的量子科技创新发展先导区。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508/t20250821_4179119.html


36. 中关村“火花”活动之人工智能领域 2025 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在国家 5G 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举办

19 日,中关村“火花”活动之人工智能领域 2025 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在国家 5G 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举办。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园区、平台服务机构、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和投资机构的近 130 余名代表参加活动。

活动聚焦数字化城市、智慧交通、脑机接口、语义边缘检、可信情感计算、拉曼光谱检测、太空智能一体机、太空服务器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集中推介了多项高质量科技成果,展示了在人工智能技术攻关与产业化探索方面的最新进展与应用。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计算所的创新团队围绕核心技术优势、市场前景和落地路径进行项目推介,与园区、企业、投资机构代表面对面交流,现场对接氛围热烈。现场同步组织了“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交易” 专题宣讲,系统介绍了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科技成果进场交易及科技成果交易风险防控要点,重点介绍了科技成果交易的标的、定价、流程及案例分享等内容, 帮助项目团队明晰科技成果交易模式,助推科技成果在北京落地转化。

链接:https://kw.beijing.gov.cn/xwdt/bmdt/202508/t20250822_4181753.html

 

 

37. 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成立

为落实《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体系建设,8  19 日,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工作组成立大会暨标准宣贯活动月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会议为各工作组组长单位颁发了组长证书。分别为:1.自动驾驶及数字化设施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2.具身智能机器人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3.智能体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产业互联网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5.数字消费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中关村现代信息消费应用产业技术联盟。

大会发布了两项重要成果: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了《智能驾驶智算数据平台发展研究报告》;中关村现代信息消费应用产业技术联盟发布了《数字消费个人信息保护合规管理平台》。会上,数标委介绍了“数字经济标准宣贯活动月”的工作方案,将联合协会和产业园区,重点开展提升企业标准化能力;普及前沿技术趋势与应用场景;宣传新技术新场景的标准体系; 促进技术与应用深度对接;强化政策支持与生态营造等 5 项工作内容。

链接:https://jxj.beijing.gov.cn/jxdt/gzdt/202508/t20250821_4179270.html

附件:

版权所有: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京ICP备13034775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35 工作日8:00-11:30、13:00-17: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15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85887

传真:(010)63963144

E-MAIL:bcbgs@bism.cn

版权所有: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京ICP备13034775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35

工作日8:00-11:30、13: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