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 NEWS

2024年5-6月行业速报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8 字号:【

打印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速报

2024年第3期(总第37期)

一、 政策速递

国家

1.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巡天问地 助力建设遥感强国

6月24日,李德仁作为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戴上沉甸甸的奖章。

坚持自主创新,攻克卫星遥感核心技术。作为国际著名测绘遥感学家、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的开创者之一,李德仁研制的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跨越式发展。追上世界先进水平我的目标是国家急需李德仁带领团队经过科学调研,决心自主突破与研发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2010年,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全面启动实施,实现了从“有”到“好”的跨越式发展,卫星分辨率提高到了民用0.5米,追上世界先进水平。给本科新生授课“我的责任是传授学问”。李德仁坚持按时给大一学生讲授“测绘学概论”。这门有28年历史的基础课程,每次都座无虚席。未来世界科技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李德仁认为,要把测绘科学能为国家“干什么”、学科能达到的“高度”告诉学生,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勇于攀登。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06/t20240625_2849370.html

 

2.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中登载使用地图行为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以下简称 App)中登载使用地图行为。

通知从三方面要求规范 App登载使用地图行为,一是依法履行行政审批,二是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三是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通知提出,要增强协同联动,进一步提升 App的直观性、交互性、动态性。一方面,要优化服务。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要优化地图审核、App备案政务服务,提供信息化服务等便利措施。另一方面,要建立机制。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应建立信息共享、应急处理、联合惩戒等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05/t20240514_2845096.html

 

3. 四部门联合发文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等方面提出13项具体举措。

《指导意见》明确了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就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培育壮大城市数字经济,促进新型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城市精准精细治理,丰富普惠数字公共服务,优化绿色智慧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市信息模型、时空大数据、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实景三维中国等基础平台功能整合、协同发展、应用赋能,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统一的时空框架。

《指导意见》还就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等明确了相应落实举措。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05/t20240523_2846192.html

 

4.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发布

5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有关情况。据介绍,本次普查开展了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森林草原火灾6大类、23种灾害风险和综合风险评估区划,将全国划分为6个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大区、30个综合风险区和90个风险防治亚区,首次形成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评估区划成果。

《公报》显示,我国已对18万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信息进行了更新,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共登记在册滑坡隐患点13.2万处、崩塌隐患点8.2万处、泥石流隐患点3.3万处。我国已经完成全国沿海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海平面上升5个灾种致灾要素调查,形成1978年-2020年致灾孕灾要素数据集。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05/t20240509_2844664.html

北京市

5. 我国城市更新领域首部蓝皮书——《北京城市更新研究报告》发布 疏整促开启北京特色城市更新之路

5月28日,《北京城市更新研究报告(2023)》发布,这是我国城市更新领域首部蓝皮书。蓝皮书披露,当前北京已进入减量发展背景下的综合更新阶段,“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作为先导,开启了新时代首都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为实现减量发展目标下的城市更新提供有力支持。

过去十年,北京实施的两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在土地腾退、产业疏解、生态修复、功能织补等方面,为城市更新提供有力支持。“疏整促作为先导,开启了新时代首都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于鸷隆披露的数据显示,十年来,本市“留白增绿”超9000公顷、相当于13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面积,疏解和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物流中心近1000个,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30平方公里。

“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启,未来北京城市更新将走向何方。从更新范围上看,未来城市更新将更加聚焦“区域化”,也就是从点状更新到片区统筹,立足长远经济社会效益进行高位统筹、跨区域平衡。单点项目更新的腾挪空间有限、资源筹措不足,必须要统筹周边项目一体化更新。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405/t20240529_3697476.html

 

6. 下凹桥“一桥一预案”重点地铁站“一站一预案” 本市绘制交通防汛风险点位分布图

据市交通委消息,为做好防汛工作,交通部门已编制下凹桥一桥一预案、轨道交通重点站一站一预案,绘制了应急队伍布控图、全市交通防汛风险点位和重要设施分布图,提高应急指挥效率。

在健全指挥体系方面,交通部门建立了全市下凹桥积水点台账,明确各点位防汛责任人,遇到强降雨可扁平化开展指挥调度。在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基础上,交通部门全面提升了西部山区公路的防洪能力。在治理防汛隐患方面,交通部门全面推进地铁地势低洼出入口、排水不畅地铁站及地下水渗漏等防汛隐患点位治理,逐项制定落实应急防范措施。在提升防汛队伍救援能力方面,交通部门组建由6000余人组成的60余支交通防汛抢险救援保障队伍,配备3000余台套装备、900余辆运输车,实行常态化备勤,组织开展隧道救援、地铁防倒灌、大客流疏散等防汛实战化应急演练。

此外,本市强化七站两场接续保障。交通、重点站区、公交地铁运营企业、铁路民航管理部门间强化协调联动,雨天遇到航班、列车延误晚点,及时增派公交夜班运力、延长地铁运营时间、调派出租保点车队,做好接续保障。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406/t20240620_3721735.html

 

7. 低空经济三年将带动全市经济增长超千亿 北京拟开通至雄安天津通勤航路

近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北京将围绕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空中摆渡、城际通勤、特色文旅等打造应用场景,开通3条以上面向周边地区的低空航线。

本市拟打造全国低空飞行应用创新示范,创新并开放多元应用场景:应急救援方面,加快房山基地建设,推进通用航空在全市开展应急通讯、消防灭火、巡检巡查等领域应用示范;物流配送方面,依托延庆八达岭机场开通西北物流支线等航线,构建“无人机+公交物流”配送新模式。《方案》提出,完善有条件地区低空空域环境,在延庆、平谷、密云等有条件的区构建数字低空一张网,完善航路航线网络体系建设;提升数字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加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系统建设。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405/t20240518_3687305.html

二、 行业动态

行业单位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8. 我国已实现沿海航标遥测遥控全部北斗化 沿海港口航道“一图覆盖”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航海保障体系,实现了沿海港口航道“一图覆盖”。据介绍,我国航海保障事业发展迅速,沿海航标从2013年的1.22万座增长至2023年的2.06万座,增长68.8%,并实现了航标遥测遥控全部北斗化。海图服务从以纸质海图为主,发展为电子海图全覆盖并提供在线发布、更新服务,2023年发行中国沿海电子海图达492万幅。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航海保障事业也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快转型升级。交通运输部将大力开展航海保障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强化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不断提升航海保障的综合服务能力。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NfNPUQTWW3951s6700gOA

 

9. 2023年度优秀科技创新平台亮点综述

科技引领进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平台是自然资源领域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从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编制、技术预测和需求凝练环节,就广泛邀请创新平台参与。部党组出台多份文件,赋予平台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依托单位给予平台更加宽松的创新环境。多年来,一批科技创新平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自然资源主责主业积极作为、努力攻关,涌现出一批亮点成果和优秀人才,助力自然资源领域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自然资源部通报表扬了2023年度优秀科技创新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保护重点实验室等25家优秀科创平台榜上有名。这25家优秀科创平台的建设,是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事业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缩影。平台汇聚了创新资源要素,培育着科技创新沃土,为推动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孕育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力量。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TKgCh5j_i0TOca-Foo1gQ

中国测绘学会

10. 自然资源部在广州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交流调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推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试行高精度地图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使用”创新试点任务,按照《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6月19日,自然资源部在广州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交流调研

李永春司长强调,接下来到年底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在地理信息安全方面的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好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守牢地理信息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努力推进高精度地图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为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二是准确把握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的形势,抓住机遇,深入推进高精地图应用试点。智能网联汽车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各地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增长点,各试点城市要提高认识,齐心协力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工作,尽快取得试点成果。三是希望试点城市加快总结提炼,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样板,促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在高水平上启动。四是强化部门协同、政企合作,形成推进试点工作的常态化机制和工作合力。五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试点中暴露出来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相关制度政策研究,加快相关标准研制,强化技术攻关。六是密切关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热点和技术趋势,及时研判风险隐患,提出有效应对措施。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w-QobtGuIwCGjY9yObFQA

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

11. 天测实景三维平台”“天津市智慧住房建设租赁综合服务应用入选【2024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软件、优秀案例

近日,中国智慧城市大会组委会发布【2024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软件和优秀案例获奖名单,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天测实景三维平台”荣获优秀软件奖、“天津市智慧住房建设租赁综合服务应用”荣获优秀案例优秀奖。

“天测实景三维平台”能够集成各类时空数据,与地图及各类影像底图进行可视化叠加展示,实现了对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管理,支持查询、编辑、共享、分析等多种功能,满足了各行业对时空数据的管理和使用要求,解决了数据存储、管理、发布和应用等一系列问题。

“天津市智慧住房建设租赁综合服务应用”是以“大系统融合、大数据慧治、大服务惠民、大平台支撑”为驱动,通过业务深层梳理、信息化技术创新应用、数据分析和治理,实现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数据贯通、住建数据一张图汇聚、住建业务一平台办理、新技术赋能创新应用,同时,各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有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全领域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和安全利用,面向社会企业和公众建立“服务、互动、共治”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pF5OUVSArQ6OcBzMM9l3w

上海市测绘院

12. 2024年城市遥感应用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上海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推进城市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5月30日,以“遥感新质引领·智绘城市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城市遥感应用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作为聚焦城市遥感应用的全国性会议,设置1个主论坛3个专题分论坛,深度交流城市遥感技术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共同探讨城市遥感技术服务城市建设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新挑战,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会上,长三角沪苏浙皖四地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代表共同上台签约,长三角卫星应用融合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创新联盟的成立开创了合作新模式,开启了卫星遥感技术赋能长三角地区建设发展新阶段,将推动长三角区域遥感数据资源共享和技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本次大会充分展示了上海城市遥感技术新模式、城市遥感应用新领域、城市遥感产业新业态的建设路径和成果,为国内行业专家学者构建起了最新成果交流、前沿问题研讨、创新技术探索的专业交流平台。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Nwnx5XQrz0YEA7mblpL9g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13. 浙江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与启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许多文化遗产源自农村的生产生活,在乡野沃土中生生不息,不仅包含历史文物、乡土建筑、传统技能等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包含具有地域风土特色的文化景观。相较于城市,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制度框架不全、利用模式单一、居民参与不足等问题。

聚焦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一般村等古村落,针对古村落、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古村落资源构成的文化遗产,浙江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开展了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实践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在保护和挖掘村落历史人文根脉的基础上,实现活化利用、文化传承、业态转化、产业发展,真正打造村落多元的生命有机体。一是创新乡土建筑保护工作机制,加强对古建筑、古民居等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将传统村落物质和非物质元素保护利用有机结合,产生了建德新叶模式和松阳“拯救老屋”项目等经验做法。二是积极培育村庄产业经济活力,探索村庄的生态资源、土地资源、特色产业、闲置农房、民俗文化、社会环境、交通要素、水资源等个性和特色,打造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良性互动。三是让村民成为历史文化传承中的自生传播者,成为“文化遗产”组成要素,成为村庄有机体生长的原生动能,如兰溪市诸葛模式,形成了“人人都是文保员,人人都是股东”的共建体系和共享体系。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908fMSyLpjNCp4eEJn0XA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14. 上合示范区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亮相第22届中国城博会

在日前举行的第22届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上,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为上合示范区打造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精彩亮相

据介绍,这一CIM基础平台运用空天地高精端数据采集装备实现了二维三维、地上地下、室内室外、水上水下“八位一体”城市信息模型(CIM)时空数据的高效精准采集,通过自主投资建设的时空大数据算力中心,实现城市级体量多维城市信息模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应用,打造了统一时空基准下的城市空间底座,数字孪生CIM基础平台全面赋能智慧上合规划、建设、管理、运行、服务全链条的应用场景。

上合示范区CIM基础平台与城管、市政、审批、规划等已有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各类管理数据要素的互动耦合,经过两年多的上线运行,打造了先进的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的数字孪生CIM平台,赋能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r1O-nTfBwGmuXWcmGRT7g

相关行业

15. 一季度商业航天投资为何大幅增长?

4月16日,据央广网报道,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

对此,多位航天业内人士向泰伯网表示,目前国资正在加速入场商业航天产业。“国资的入局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财务投资,另一种是招商引资。”业内资深投资人刘某表示,前者往往会掐尖,挑行业内发展最好的企业和项目投,后者则是通过营商环境等综合条件吸引企业落地,服务当地发展。从今年开始,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领域的入场资金更加充裕。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Fxw9Sogg1_p1-Wuk2iScQ

 

16. 普适导航余磊:“商业航天+AI”,时空智水正当时

5月16日,上海普适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适导航”)董事长余磊在WGDC2024第13届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上表示:“水指的是江河湖海、地表、地下水的统称,水经济则是围绕以水资源为生产要素的价值转化、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展的各类活动、水域岸线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以水为载体的航运、渔业、能源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和。”而将卫星技术所带来的时空能力与水经济相关产业融合,正是普适导航这家企业所专注的领域。

依托数据、平台以及终端等能力的进阶,再叠加AI技术,普适导航于2023年在产品和应用层面打通“时空水经济”的应用闭环,完成时空数智化转型,并面向生态环境、水利水务、海洋海事、新能源等场景推出专属时空数智化应用服务平台。

从产业链的维度观察,处于下游的卫星技术应用,恰恰承载了上游的价值转化。创立伊始,普适导航以“打通卫星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为己任,站在了中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指卫星)不断完善和商业价值不断增长的风口之上。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DsmqhkCb18cmfibQTqgCQ

附件:

版权所有: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京ICP备13034775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35 工作日8:00-11:30、13:00-17: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15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85887

传真:(010)63963144

E-MAIL:bcbgs@bism.cn

版权所有: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京ICP备13034775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35

工作日8:00-11:30、13: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