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 NEWS

2024年3-4月行业速报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30 字号:【

打印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速报

2024年第2期(总第36期)


一、 政策速递

 国家

1.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建设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自然资发〔2023〕158号)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新平台)建设,在前期试点工作基础上,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了《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建设总体实施方案》,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是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具有基础性、公益性、权威性的特点,在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明确任务分工。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明确的相关分工基础上,结合新平台建设要求,扩大参与单位,进一步细化任务分解;三是强化支撑保障。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新平台建设工作,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和具体落实方案,认真落实有关数据安全保密规定,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所需经费按规定纳入财政预算。

链接:https://gi.mnr.gov.cn/202403/t20240311_2839283.html

 

2. 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印发

为规范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处理活动,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部近日印发《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地方行业监管部门将数据安全纳入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按照谁管业务,谁管数据,谁管数据安全”的原则,落实本行业本地区本领域数据安全指导监管责任。

《办法》明确,自然资源领域数据是指在开展自然资源活动中收集和产生的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数据,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湿地、海域海岛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用途管制、资产管理、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开发利用、不动产登记等自然资源管理数据。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03/t20240329_2840955.html

3. 自然资源部发布六项行业标准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地籍数据库第1部分:不动产》《自动驾驶卫星导航增强与惯导组合定位技术规程》等6项行业标准,均自2024年6月1日起实施。

《地籍数据库第1部分:不动产》遵循权属清楚、界址清晰、面积准确的原则,建立了不动产地籍数据模型,规定了数据库结构定义、数据库更新和数据交换内容等。《地籍数据库第2部分:自然资源》以满足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需求、划清四条边界为目标,建立了自然资源地籍数据模型,规定了数据库结构定义、数据库更新和数据交换内容等。《自动驾驶卫星导航增强与惯导组合定位技术规程》旨在解决智能网联汽车的导航定位问题,设计了一套卫星导航增强与惯导组合定位流程,实现了高可用、高性能、高并发、高安全的卫星导航增强与惯导组合定位服务。《对地观测卫星线性体制激光全波形数据处理技术规范》规定了对地观测卫星线性体制激光全波形数据处理的技术要求、工作流程、波形特征参数提取等主要内容,为国产卫星激光波形数据大规模处理与业务化应用提供技术指导。《海上船只目标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确定了海上船只目标卫星遥感监测的基本要求和监测流程,提高了监测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通用性。《卫星遥感远洋渔场环境监测产品编目规范》明确了卫星遥感远洋渔场环境监测产品编目的结构与方法,有效指导卫星遥感远洋渔场环境监测产品的获取、归档管理与分发,有利于数据全球共享和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03/t20240326_2840560.html

 

4. 2024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启用——首次开放多时相影像专题,可查看32个省级节点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影像

4月24日,2024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又称天地图)正式启用。通过融合最新的地理信息科技,2024版天地图(www.tianditu.gov.cn)具有更丰富的地图数据、更完善的服务功能、更多样的地图产品。

2024版天地图更新发布交通、居民地、水系、绿地、政区、地名地址等地理信息要素约1231.12万条,其中政府机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政务兴趣点数量增加54.97万条;更新发布2米分辨率遥感影像达794万平方千米、优于1米分辨率遥感影像达655万平方千米。截至目前,天地图在线服务地理信息数据要素总量达3.3亿条,2米分辨率遥感影像覆盖全部陆地国土,优于1米分辨率遥感影像覆盖陆地国土的98%。

2024版天地图首次开放多时相影像专题,公众可查看32个省级节点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影像;新增上海市黄浦区、徐汇区,北京市朝阳区、大兴区等100多个城市建成区建筑物立体展示功能,支持居民地、建筑物的三维立体可视化浏览;新增全球地形山影服务,支持地形山影与矢量地图、影像地图叠加展示,直观表达地面起伏变化。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04/t20240425_2843524.html

北京市

5. 为智慧城市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2024年千万实体设施将有“时空身份证”

3月27日,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北京智慧城市时空信息大会在北京国际财富中心开幕。大会现场发布了北京城市码时空标识数据服务系统及三维地理信息平台。2024年,本市将有1000万个包括房屋、道路等在内的实体设施拥有带时空标识的数字“身份证”,支撑城市精细化治理。

城市码将为城市实体设施分配统一的数字标识,也就是为它们分配了唯一的“身份证”。而时空标识作为城市码重要组成部分,赋予实体设施在时空定位上的统一表达。通过“一码关联”,该系统可将各部门业务数据和身份数据打通,在社区治理、居民服务等多种场景中,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线上线下联动,推动实现“一码管理”。2024年,本市将为1000万个实体设施发放这样带时空标识的数字“身份证”。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403/t20240328_3603072.html

 

6. 高级别自动驾驶3.0扩区建设打造商用车高速场景 首条跨京津冀测试高速公路全线开放

近日,京津塘高速河北段经公示正式用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由于此前京津塘高速北京段与天津段已分别纳入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以下简称政策先行区)、天津市首批高速公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路段,这意味着首条跨京津冀三地的测试高速公路全线开放,政策先行区的高速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也率先实现跨域认可,北京自动驾驶重卡真正实现三地联运。

京津冀三地联运打通自动驾驶商用车高速场景,将通过实际应用促进技术提升,惠及更多自动驾驶企业,拓展商业化应用场景。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示范区将充分利用3.0扩区建设与场景拓展良好契机,持续打造京津塘高速马驹桥至天津港自动驾驶货运走廊,大力支持示范区企业依托真实场景开展重卡编队无人化技术验证与商业化探索,更好发挥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携手津冀协同布局新质生产力。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404/t20240419_3624472.html

7. “京津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地图”为协同发展“精准导航”

4月27日,2024中关村论坛——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发布“京津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地图”。同日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站上线。该地图由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牵头建设,作为首个区域科创服务平台地图,首批汇集京津冀地区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产业创新和科技服务四类平台及产业空间的载体共337个,实现京津冀三地科创服务信息一眼可见“坐标轴”、一键可查“电话簿”、一步即达“精准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精准导航”。

该地图由国家创新平台开辟专属通道,采用“线上+线下”的立体化导引模式,全面覆盖产业领域、服务内容、平台地址以及联系方式等多个方面,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获取与导引服务。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404/t20240428_3644411.html

 

8. 全市首个区级韧性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完成 石景山9个社区建设韧性示范样板

近日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石景山区安全韧性城市(单元)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这也是全市首个区级韧性城市专项规划。石景山区将选取9个社区作为首批安全韧性社区建设示范样板,进行详细方案设计,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综合推进实施。此次发布的《规划》将石景山区划分为北部山地安全分区、中部山前安全分区和南部平原安全分区,构建安全韧性空间格局。

《规划》明确,石景山区要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对现有平房区和老旧小区等薄弱建筑开展韧性改造,提高全区建筑韧性水平。同时,重点从消防救援、应急医疗、避难场所、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提高全区应急保障能力。据悉,石景山区已选取模式口西里北区社区等5个韧性单元的共9个社区,作为第一批安全韧性社区建设示范样板,进行详细方案设计,形成一本设计图则、一份项目清单,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综合推进实施。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402/t20240209_3561457.html

一、 行业动态

行业单位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9. 我国近百个重点区域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是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一项基础工作,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2019年,自然资源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2020年,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操作指南(试行)》,随后陆续研究出台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相关技术标准,建设了全国统一的登记信息系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和工作体系全面建立实行。2022年12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全国率先完成公告登簿,打通了确权登记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9月28日,上海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实现登簿,这是我国首个由国家登记机构完成登记的重点区域,也是湿地类型自然资源首次实现登簿。

截至目前,武夷山、大熊猫国家公园,江苏大丰麋鹿、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近百个重点区域相继登簿,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已覆盖自然保护地、森林、湿地、草原、河流、湖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海域、无居民海岛等各类自然资源。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TgdBB_P6GlUpQ29qOOSzQ

 

10. 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业务版发布上线

2024年4月23日,在第九个中国航天日期间,国家航天局在湖北武汉举办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业务版)发布暨第三批试点应用单位授牌仪式。

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业务版)将面向各种遥感领域专业应用场景,提供一站式全要素空间信息服务,新增了观测需求统筹、应急快速响应、智能数据推送、产品协同生产、在线敏捷开发等功能,可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服务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双碳目标实现、全球气候变化等多个重要领域。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fjEJYsCON18yWWWnAysZw

中国测绘学会

11. 河北开放首条高速公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路段

4月10日,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北省公安厅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G2京沪高速河北廊坊段(京津塘高速河北段)正式用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自动驾驶卡车能在京津塘高速全线跑货运了。这是河北开放的首条高速公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路段。此路段开放,标志着横跨三地的京津塘高速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应用道路全线开放。京津塘高速是国内首条跨省支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测试的道路。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w-QobtGuIwCGjY9yObFQA

 

12. 世界首套!我国为月球绘制高清地质“写真集”

4月21日零时,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在京正式发布。这套图集由我国科研团队绘制,主要基于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比例尺为1:250万,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全月地质写真集。这套图集包含一幅月球全月地质图(主图)、一幅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一幅月球构造纲要图和30幅月球标准分幅地质图。在主图上,可以看到全月12341个撞击坑、81个撞击盆地,辨别出17种岩石类型、14类构造。人类探测器着陆点、特殊高程点等一些特殊要素,在图集中也有显示。

目前,该图集已集成至我国科学家搭建的数字月球云平台上,未来还将编制更高精度的月球地质图,服务于月球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我国月球探测工程。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GY3tLo6BPEIMftZnAxj6A

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

13. 转型升级步伐提速 天津测绘院首批地理信息数据资产获批登记

日前,由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天测时空实景三维基础平台”获天津市软件行业协会颁发的软件产品证书,成为天津首次获得国家级认证的实景三维平台。该平台承载的实景三维数据精准还原了天津市建筑、道路、绿化等城市面貌,真实描绘了山川、河流、林田等自然景观,并能与各类底图进行叠加展示,平台能够集成各类时空数据,实现了对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管理,支持查询、编辑、共享、分析等多种功能,满足了各行业对时空数据的管理和使用要求,解决了数据存储、管理、发布和应用等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天津测绘院坚定走自主研发路线,致力于创新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等荣誉资质和称号,自主创新成果丰富,累计获得80余项知识产权证书。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XjKFNfmWzUKTtNla4VtXQ

上海市测绘院

14. 搭建时空基底,建设上海“数字之城”

近日,市规划资源系统测绘地理信息专业人才实务培训班第三期活动如期举行,市测绘院副院长赵峰作了“上海‘数字之城’时空基底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从国家战略、部委要求到上海地方逐级总结了城市时空基底的政策依据和指导意见,指出了城市时空基底定义与内涵。以上海为例,展示了近年来上海时空基底建设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思路。赵峰副院长从新型基础测绘、数据建设、能力建设、应用建设四个方面,重点讲述了上海时空基底对策研究与实践,并对时空基底建设的现有问题和未来工作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kKDMk4HKWbQo5fPxDNqEA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15. 低空经济① | 挺进万亿蓝海,白云区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列入“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九大重点任务之一。广州于2023年完成低空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到2027年,低空经济总规模达到2100亿元,到2035年达到6500亿元,“万亿蓝海”潜藏巨大发展机遇。

白云区作为“国际枢纽门户、山水智慧城区”,坐拥四大世界级枢纽,临空产业基础深厚,农林植保等自然要素丰富,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空域复杂,无人机试飞区域有限的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白云分院支撑白云区发挥区内资源禀赋优势,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未来产业,探索引领白云低空经济产业“冲向云端”。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gSlPSvkdhiBIqQP8RAqEQ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16. “实景三维与智慧城市建设”国际科技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青举办

4月21日,“实景三维与智慧城市建设”国际科技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青岛举办,来自澳大利亚、捷克、香港以及内地的多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实景三维、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国际科技合作的前景,擘画智慧城市的未来图景,为推动全球城市智能化进程注入新的动能。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探讨合作、共谋发展的对话平台,也为推动实景三维与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共赢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携手共进、乘风破浪,共同开创实景三维与数字孪生技术驱动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新篇章。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Svz831GsIR4N6LHjq8X_A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

1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时空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启动会在西安召开

4月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体系”重点专项——“国家时空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启动会在西安召开。“国家时空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研究与应用”属于国家最高级别研发项目,由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担纲领衔,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牵头实施。该项目聚焦我国时空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科技需求,研究我国时空信息的获取、表达、处理和应用全链条关键环节的作用因子和演化过程,并围绕城市基础设施碳源汇估算开展应用示范,可为我国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相关理论基础、技术支撑及示范应用服务。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ElLLZJ6hM4KPes05_TEmg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

18. 对重点区域自然资源开展首次登记

按照资源公有、物权法定和统一确权登记的原则,即日起至12月31日,山西将对该省7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9个省直国有林区、4条省级河流、3座省管水库以及1282个省级矿区自然资源所有权开展首次登记

本次登记共预划分1507个登记单元。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包括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内的7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涉及全省11个市78个县(市、区),根据山西最新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预划登记单元范围。此次首登的自然资源类型、范围为:登记单元内的水流、森林、草原、荒地、湿地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和自然生态空间。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vLTl1PCIeKLs3CSWgW89w

 

相关行业

19. 陈军等:实景三维中国的总体架构与主体技术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是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战略、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加快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既是今后数十年国家和地方基础测绘的重大任务,也是一项涉及因素复杂、技术难度极大的科技工程。本文介绍了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基本思路,从4D产品到实景三维、从数据供给到时空赋能v、从数字化到数智化;提出了实景三维中国总体技术架构,包括由地理实体、地理场景、地理实景等组成的产品体系,以提供时空连接、时空计算、时空智能服务为目标的服务赋能体系,以数智化生产、实体化管理、知识化服务为重点的数智技术体系;继而讨论了实景三维中国的主体技术,包括实体化建模、立体化重构、真实化描述和知识化服务等;最后从推动实景三维中国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度融合的角度,探讨了实景三维赋能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生活、数字文化、数字生态文明等5个应用场景。为切实做好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与应用,今后还应加强战略谋划,推动科技创新,促进跨界融合。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uUAYn83HzruNHMVpeFMIg

 

20. 国家数据局发文:整合实景三维中国、CIM、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等平台

4月2日,国家数据局发布《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指导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城市云网强基行动,加快建设新型广播电视网络,推进千兆城市建设,探索发展数字低空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城市算力网建设,实现城市算力需求与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高效供需匹配,有效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在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指导意见》指出,建立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鼓励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分析、智能调度、智能监管、辅助决策,全面支撑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与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市信息模型、时空大数据、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实景三维中国等基础平台功能整合、协同发展、应用赋能,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统一的时空框架,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推动虚实共生、仿真推演、迭代优化的数字孪生场景落地。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DBIbxrONPa4F3B1ww8Nwg

 

附件:

版权所有: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京ICP备13034775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35 工作日8:00-11:30、13:00-17: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15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85887

传真:(010)63963144

E-MAIL:bcbgs@bism.cn

版权所有: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京ICP备13034775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35

工作日8:00-11:30、13: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