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 NEWS

2023年11-12月行业速报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01 字号:【

打印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速报

2023年第6期(总第34期)

一、 政策速递

u 国家

1.       我国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发布

1129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以下简称《指南》),以切实提升自然资源领域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用地的能力,提高基层用地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据悉,这是我国第一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共包括1145条,附录包括乡村振兴用地负面清单和引用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清单两部分。《指南》在适用范围中将乡村振兴用地类型分为村民住宅、乡村产业用地、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用地、乡村公益事业用地和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用地等,并依据《全国乡村重点产业指导目录(2021年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等文件,分别明确了具体的项目类型,增强了《指南》针对性。

《指南》按用地环节,分为规划管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保障、建设用地审批与规划许可、土地利用与供应、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乡村自然资源保护六个章节,阐述相关领域基本概念和管理规定。在法律责任部分,《指南》在侧重用地保障的同时,严守底线要求,逐条列举了农村地区违法占地和破坏耕地的常见情形及处罚规定。由于宅基地管理、设施农业用地、增减挂钩与土地综合整治关注度高,《指南》将这三部分内容单独梳理成章。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311/t20231130_2808211.html

 

2.       自然资源部部署开展试点 探索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部署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试点的通知》,在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推荐基础上,决定在1个区域、16个省份、29个城市、1个区(县)部署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试点工作,试点期至2025,探索、引领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和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通知》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切实提高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水平。各试点单位要务实推进试点,结合试点申报方案,围绕国土空间发展和治理的迫切需求和突出问题,以可落地的应用场景为牵引,有序推进试点探索,实实在在强化对业务工作的支撑,提升试点工作的先行探路、示范带动效应。

《通知》指出,加强政产学研协作,统筹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建设服务数字生态文明的数字生态基础设施为使命,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研发为突破口,推进相关算法重构、模型重构、标准重构和感知系统重构,着力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智慧”能力。加强“政产研学用”协同,凝聚整合创新资源,系统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破解管理难题、提升创新能力。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312/t20231212_2813530.html

 

3.       我国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将逐步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

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为主、线下帮办为辅的不动产登记一体化机制,将从长三角走向全国,逐步实现重点区域跨省通办全覆盖。最近3年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联合三省一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印发了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工作方案,开展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跨省金融信贷+不动产抵押登记并在登记服务大厅设置跨省通办窗口。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把这一机制作为制度创新经验复制推广,在长三角逐步落地实施。从2021跨省通办首证在苏州吴江区发出至今,三省一市已经构建了以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为主、线下帮办为辅的不动产登记一体化跨省通办机制。

今年上海市为一家注册在金山的外商独资企业全程网办、四证齐发,交地、发证、抵押联办,支撑了企业开工建设新厂房。实践表明,在严守安全底线基础上,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更好满足了市场交易和抵押融资需求,助推了长三角加快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在日前召开的深化长三角区域不动产登记一体化跨省通办改革工作座谈会上,自然资源部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改革成果,推动不动产登记从网上可办网上好办”“全程网办转变,加快实现长三角不动产登记全业务类型、全区域覆盖一体化跨省通办,并将经验做法向京津冀、成渝等区域推广,逐步实现全国重点区域全覆盖。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312/t20231215_2813859.html

u 北京市

4.       北京发布企业数据知识产权工作指引

近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联合编制发布《北京市企业数据知识产权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引导企业全方位规范数据知识产权工作,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指引》主体部分共五章,涉及数据知识产权创造、数据知识产权运用、数据知识产权管理、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涉外数据知识产权等五个章节,立体化覆盖了企业数据知识产权工作的各流程、各环节。

《指引》突出时代适应性、企业主体性、内容全面性和举措衔接性,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掌握信息丰富、把握形势全面的优势,助力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依法依规用好用活用足数据,提升可持续创新能力、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指引》充分衔接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创建工作,将本市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工作与数据资产交易有效对接、与数据要素的司法保护有效衔接,引申发挥此前《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的基本思想和基础逻辑,为企业落实《办法》提供实用工具,有效提升《办法》实施效果。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312/t20231204_3489946.html

 

5.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对公众开放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1227日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举办开放仪式,下午正式对公众开放。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位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即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与北京市委市政府隔大运河相望。项目于20191028日正式开工,建筑规模约30万平方米,配套共享设施建筑规模约30万平方米,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是副中心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的亮眼设计,与城市绿心一道成为副中心蓝图中的点睛之笔。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312/t20231229_3517999.html

二、 行业动态

u 行业单位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6.       回望2023 | 2023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十大亮点

① 新型基础测绘、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加快推进

20233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22-2025)》,对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建设任务、技术路线与方法、主要成果与汇集、组织实施等进行说明。

② 我国北斗系统、遥感卫星等空间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20235月、12月,第56颗、5758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3颗卫星将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可靠性和服务性能,对支撑北斗系统稳定运行和规模应用、推广北斗系统特色服务、为下一代北斗卫星的设计奠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③ 清理拖欠测绘地理信息企业账款工作持续开展

2023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持续开展清理拖欠测绘地理信息企业账款工作的通知》,继续常态化做好清欠工作,并委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开展监测工作。首次监测填报工作已于20237月完成,协会已将监测数据上报自然资源部。

④ 地理信息进一步助推自动驾驶发展

2023年,自然资源部先后发布了《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印发了有关自动驾驶地图安全应用的通知,修订了高级辅助驾驶地图审查技术规程,在确保地理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全国范围内开放高级辅助驾驶地图普通道路应用,进一步释放地理信息潜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自动驾驶等新业态发展。

⑤ 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20238月,《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⑥ 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成功召开

202311月,由自然资源部指导,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和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在浙江德清成功召开。

⑦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2311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发布《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2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7787亿元,增速达到3.5%,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末,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数量超过19.3万家,产业从业人员将近400万人。

⑧ 百强、上市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3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2022年研发投入总额88.5亿元,同比增长17.5%,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总额8.7%71家内地地理信息上市企业2022年研发投入总额165.7亿元,同比增长11.4%,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总额11.1%

⑨ 李清泉、童小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311月,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⑩ 地理信息产业积极探索跨界融合创新发展

2023年,地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地理信息数据要素潜能不断释放。地理信息产业各界积极探索跨界融合、深度应用、创新发展。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2j7VeUv1OyJ_PCqo35d1Q

 

7.       自然资源部:统筹规范耕地保护卫星遥感监测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统筹规范耕地保护卫星遥感监测工作,整合目前开展的支撑服务耕地保护的卫星遥感(以下简称卫片)监测任务,统筹为季度卫片监测和年度卫片监测(全国国土利用动态全覆盖遥感监测)两项,提升准确性,减轻基层负担。

通知提出,准确认识卫星遥感监测在耕地保护工作中的定位和作用。卫片监测是及时掌握耕地变化情况的辅助工具,是监测预警耕地不合理流出的技术手段,是快速发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线索的辅助方法。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既要充分认识卫片监测对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发挥好技术优势,更要认识到卫片监测发现耕地变化情况,只是提供问题线索,不能直接作为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开展实地核查,依据事实和政策,客观作出耕地变化合法性判断。

通知明确,整合统筹耕地保护卫片监测任务。自然资源部将整合目前开展的支撑服务耕地保护的上半年地类变化监测、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土地卫片执法、“长牙齿”硬措施测绘遥感监测、耕地卫片监督等工作,把涉及的卫片监测任务统筹为季度卫片监测和年度卫片监测(全国国土利用动态全覆盖遥感监测)两项。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40niVx5r_yS0Shlr3yYaQ

中国测绘学会

8.       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词揭晓

1226日,“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词”在京发布。“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脑机接口、数据要素、智慧城市、碳足迹、柔性制造、再生稻、可控核聚变”入选。十个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科技名词,为公众描绘出一幅科技发展的生动画卷。

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词”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联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蜜度微热点研究院、万方数据、百度百科、百度指数、《中国科技术语》杂志社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并于今年9月启动。经过数据收集与备选词筛选、聚类分析与候选词筛选、专家评审与公众投票、综合评选与公布解读四个阶段,以确保选出的科技名词不仅具有时代意义,还反映广泛的社会共识和科技进步的真实脉络。

①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大语言模型是基于海量文本数据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

②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erative AI):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利用复杂的算法、模型和规则,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学习,以创造新的原创内容的人工智能技术。

③ 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ing):与经典计算不同,量子计算遵循量子力学规律,它是能突破经典算力瓶颈的新型计算模式。

④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变革性的人机交互技术。其作用机制是绕过外周神经和肌肉,直接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全新的通信与控制通道。

⑤ 数据要素(data elements):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据要素是指那些以电子形式存在的、通过计算的方式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并发挥重要价值的数据资源。

⑥ 智慧城市(smart city):智慧城市是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和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形成低碳城市生态圈而构建的新形态城市。

⑦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碳足迹是用来衡量个体、组织、产品或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

⑧ 柔性制造(flexible manufacturing):柔性制造是指一种应对大规模定制需求而产生的新型生产模式。它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设计的更新以及制造过程中的变动。

⑨ 再生稻(ratooning rice):再生稻是一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休眠的腋芽重新萌发成穗,再收一季的水稻。

⑩ 可控核聚变(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可控核聚变是可控的,能够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在地球上建造的像太阳那样进行可控核反应的装置,称为“人造太阳”。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DbLvnzikqqvBUb5gSz4kA

 

9.       转型升级 大潮滚滚——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侧记

118-10日,1.2万人涌入小镇,呈现万人空巷盛况。由自然资源部指导的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在浙江省德清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三个学会协会首次在此相聚,政产学研商用各界共谋测绘地理信息赋能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两天的大会和论坛,内容可谓多多。不仅有业界翘首以盼的主论坛(院士专家特邀报告)和沙龙环节;第二天还有37场分论坛也精彩不断。会议围绕时空大数据、实景三维、卫星遥感、北斗与5G、数字孪生、智能化测绘装备、自动驾驶与高精地图等科技前沿领域和行业产业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探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今年8月,自然资源部出台了《关于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在行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地理信息如何转型,时空大数据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本侧记详细记录了地理信息前沿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以及专家大咖的见解和观点。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65Jz7sfFE8YMfwxYn3D3A

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

10.  天津测绘院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科技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天津市预防医学科学院挂牌成立仪式在天津成功举办。天津测绘院与市卫健疾控部门合作渊源已久,三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天津测绘院先后开发了“天津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平台”“集中隔离点信息管理系统”“常态化核酸检测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及时应用到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中;特别是迎战“奥密克戎”时,以数字防疫小组为代表的大批技术人员投身疫区,不眠不休、无畏风险,充分发挥自身地理信息优势,辅助划定封管控区域、辅助疾控人员流调溯源、绘制“天津疫情管控范围地图”、协助布设交通卡点、协助选址核酸检测点。天津测绘院通过及时、精准、专业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有效辅助市防控指挥部、各区疾控部门精准分析研判疫情发展态势,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天津测绘院将以此签约为契机,通过深化合作交流助力天津市预防医学科学院建设,一如既往地发挥测绘地理信息优势全力支持天津卫生健康事业,努力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做出更多贡献。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zbMbOsdTyF1t9Klamod5Q

上海市测绘院

11.  MPIC平行会场三——“数字孪生和智慧城市”平行会议成功召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在城市规划和执行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为构建服务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周期的空间数字化“治理平台”,第六届大都市规划国际咨询会(MPIC)设立“数字孪生和智慧城市”平行会场。2023124日上午,该平行会场在上海成功召开。围绕强化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在大都市空间规划和城市治理中的应用,会议积极探索虚实融合的城市空间新场景,广泛听取了来自国内外的测绘地理信息、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有利于助力各行业形成共识,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为上海在新发展格局中高质量建设人民城市注入数字化转型新动力。

上海市测绘院赵峰副院长介绍了《上海数字之城时空基底研究与应用探索》的报告,报告从国家战略、部委要求到上海地方逐级总结了城市时空基底的政策依据和指导意见,指出了城市时空基底定义与内涵。并以上海市为例,展示了近年来时空基底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和进展,具体包括新型基础测绘、数据建设、能力建设、应用建设四个方面,最后对时空基底建设的现有问题和未来工作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本次会议向各界充分展示了上海、雄安、新加坡等地数字孪生建设路径和成果,为国内外行业专家学者构建起了最新成果交流、前沿问题研讨、创新技术探索的国际化专业交流平台,有效助力上海数字孪生和智慧城市的建设。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测绘院承办。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WVrXFmu5w9sacVzhtGSTQ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12.  广州市规划院全程参与的白云站综合交通枢纽今日投入运营

1226日上午,备受关注的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广州白云站正式投入运营,广州市规划院作为广州白云站建设者之一,全程参与了这座“超级车站”的诞生。在白云站的建设中,广州市规划院充分发挥规划设计链“链主”单位作用,汇聚规划、市政、测量、建筑、岩土五大专业优势,克服地质条件复杂、制约因素众多、衔接条件苛刻、建设时间紧迫等不利影响,严格落实高标准规划、精细化勘测、针对性设计,历经五年的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交办任务,为白云站的高标准运营做出了应有贡献。

下一步,广州市规划院将以白云站为基点,周边道路建设为线,片区改造为面,推动高品质“站城一体”和“时尚之都”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州铁路枢纽运能,完善大湾区铁路网络布局,助力广州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广州高质量发展和老城市新活力贡献GZPI力量。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6dCkriW3ZVK5vJaAKNnnQ

河南省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3.  河南南阳启用地方独立坐标系

1225日,河南省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发布会,宣布202411日起,在全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全面启用2000南阳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简称“南阳独立坐标系”)

据了解,“南阳独立坐标系”是经自然资源部批准的南阳市唯一合法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该系统的建立由河南省测绘院协助开展,以南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为框架,以南阳市CGPS三维大地控制网为基本网,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为基础,采用CGCS2000参考椭球,设立有3条中央子午线和4个投影面,形成了南阳市中心城区测绘基准体系的总体架构,实现了多部门、多行业地理信息数据的无缝集成、多源数据的统一管理及标准化服务。南阳独立坐标系的启用,将结束多年来南阳市测绘基准不统一、测绘数据“打架”的现状,更好满足辖区内开展大比例尺测图和工程测量的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有效促进测绘成果资源共享,为南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更加坚实的测绘地理信息支撑。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zIKBTGgyWgs6Cfv5vXdaA

u 相关行业

14.  刘先林院士:中国航测仪——要争取站在世界测绘装备制造C

“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简直不可思议。”刘先林院士感慨手机的迅猛发展。作为多个具有开创意义的国产测绘仪器研制者,刘先林院士紧跟国家需求,这一次他把研究转移到了新一代智能手机上。更确切地说,他要把手机变成智能化的测绘仪器,测量祖国的山川大河,绘就美丽中国,把数字地球“搬”回家。

他说,手机上的存储、通讯、AI计算等功能越来越强大。地理信息工作者开发的手机AR,能将地理信息三维模型的矢量叠加在摄像头视场上,这是虚实结合的典型应用。这样的手机可以用来升级许多过去的应用。例如实体导航、网格员、一机办事通、一机浏览通等,这将是未来新型地理信息产品面向大众消费者提供服务最重要的、很可能是唯一的手段。此外,手机AR技术还可用于三维测绘成果的实地检查、工程测量等行业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特别是高速发展的智能手机集成了移动测量所需的全部传感器,如双频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各种摄像头、激光、陀螺、罗盘、深度相机、里程计(计步器)等。可以说,无所不包,功能强大。比如手机定位,它不是一般的接收机,而是一个双频定位接收机。在测绘仪器里,一个双频接收机很贵。手机的照相功能与专业的单反相机相比,性能一点不差。事实上,手机的存储功能、计算功能(CPU+GPU)、通信功能都愈发强大,可以为我们测绘所用。

“手机、无人机、超低轨卫星,都是未来发展的重大机遇。”刘先林院士看好的这3个方向,他自己也在探索研究中。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UzvQtUf1Jtmf9J7ppzZNA

 

15.  发展「空天信息」,重庆破题

重庆自从将空天信息产业确立为重点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后,进一步明确了到2025年打造国家级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到2030年形成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的宏伟发展目标。根据艾媒咨询预测,到2025年,中国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将超过万亿元。面对空天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之势,重庆打出了“联盟+基地+基金群+大会+共同体”的组合拳,为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

中国空天信息产业的机遇与调整——众所周知,当前的全球空天信息产业,正在经历着一场由技术革新与商业资本共同驱动的卫星互联网发展浪潮。尽管在国家航天领域,中国早已步入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商业航天领域,中国企业才刚刚起步。纵观全球,以美国SpaceX、英国OneWeb等企业所推出的卫星互联网计划已进入稳定发射阶段。其中,当属SpaceX的星链在建设进度和应用服务方面遥遥领先。截至目前,星链已累计发射5445颗卫星,并在全球拥有超过200万的活跃用户。反观国内,尽管自2017年后便陆续有包括虹云、鸿雁等多个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发布,但整体进度远不及预期。时至今日,六年过去了,国内卫星互联网领域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应用服务。

建设速度迟缓,便是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现实处境——除了建设速度之外,成本也是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绕不开的一大话题。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近几年国内的卫星制造、发射成本不断下降,但相较于传统地面信息服务硬件,其成本仍属于很高的水平。如何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在应用需求方面,产业也需要挖掘更多新需求、新场景。有行业专家表示,当下空天信息产业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消费级市场亟待开发,传统政企应用场景也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手机、机载/船载通信、车联网、物联网所延伸出的创新应用能否帮助企业实现盈利,将是衡量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理念、技术、制度、模式的集成创新——为应对“速度、成本、应用”三大挑战,重庆做了些什么呢?今年3月,重庆两江新区正式发布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暨卫星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以“重庆数创园”为核心承载体,推进数字经济和卫星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能级大幅跃升的发展策略。近日,在重庆数创园的大力推动下,首届明月湖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活动正式召开,活动上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联盟、空天信息产业基金群、空天信息产业共同体的相继发起,便可以看做是重庆布局空天信息产业的进一步深化举措。

空天信息,正成为山城重庆的新标签——重庆市政府领导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重庆发展空天信息产业兼具天时地利人和,即中央有部署、重庆有基础、发展有决心”。而这段话也可以理解为,空天信息产业之所以能够在重庆实现快速发展,是重庆政府主观推动下的结果。时至今日,重庆发展空天信息产业的优势已经显现。无论是产业基础、政策支撑亦或者是资本赋能,重庆都不逊色于其他城市。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和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网络设施完善。空天信息产业,正逐步成为山城重庆的新标签。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NO92jqF8DYJCZBQBSQa7Q

附件:

版权所有: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京ICP备13034775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35 工作日8:00-11:30、13:00-17: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15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85887

传真:(010)63963144

E-MAIL:bcbgs@bism.cn

版权所有: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京ICP备13034775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35

工作日8:00-11:30、13:00-17:00